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组负责人

最小化 最大化
 
 宋延林 研究员
      1989年和1992年于郑州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6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6-1998年于清华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研究兴趣:主要从事信息功能材料、光子晶体制备与应用、绿色打印印刷材料与技术研究。
 
兼职:
◇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 中国真空学会理事
◇ 中国计算机协会常务理事
◇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理事
◇ 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
◇ Scientific Reports,《中国印刷》,《中国印刷年鉴》等杂志编委
◇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最小化 最大化

Tel:010-62553912

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号楼
邮编:100190

最新进展 最新进展

最小化 最大化
«返回

内容

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研究员课题组《Adv. Mater.》:在印刷三维光探测器上取得新进展

亚波长尺度材料结构与光的共振作用,是操控光-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相较于空间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与不同入射角度光的共振作用差异性更加明显。这种共振作用的差异,决定了材料对光吸收的强弱,从而使其具有光角度识别的功能。近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研究员课题组通过操控液滴三维成型印刷制造具有非对称共振结构的立面型光探测器,实现了空间全向角度的有效探测,验证了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印刷制造新策略。(如图1a)

光电聚合物(PBDB-T: ITIC)溶液滴加在预制电极模板上,通过模板的诱导和溶剂挥发,最终在相邻的金柱电极中间形成与电极等高(20微米),厚度200纳米的立面阵列。(如图1b)立面结构具有较大的共振截面,可以增大光角度引起的共振差异,进而显著提高光角度探测分辨率。与等尺寸传统平面型光探测器相比,这种立面型光探测器可以实现入射角度10°差异的光探测。该策略避免了传统微加工方法的繁琐工艺,首次实现了结构与功能一体化的印刷制造。

 

图1. 立面型光探测器阵列示意图和制备方法

 

阵列中每个Au/PBDB-T: ITIC/Au结构构成一个独立的立面型光探测器单元(如图2a)。旋转光源(0-90°)分别照射在立面和等尺寸的平面型光探测器上,并记录每个角度下的光电流变化。随着入射光角度的变化,基于立面结构的探测器显示了差异化的光电流大,可区分入射光的角度变化。作者通过计算四个入射光角度下(0°,30°,60°,90°)立面上的光吸收强度,进一步证明了该立面型探测器在光角度识别领域应用的优势。

 

图2. (a) 平面和立面光电探测器中光电流随入射光角度的变化。(b) 四种入射光角度(0°,30°,60°,90°)下,立面上光吸收强度的变化。

 

他们进一步将印刷微模板设计成"叉状"结构。溶液在电极间通过同样的方式收缩成型,最终形成三维"叉状"立面探测器。对组合中三个立面探测器的光电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叉状"立面探测器实现了空间全向角度的有效探测 (图3)。该工作为三维微纳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图3. (a) 三维"叉状"立面探测器和光角度探测分析。(b) 三个探测器上对应的电流响应图。

 

该工作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Adv. Mater. 2020. DIO:10.1002/adma.201907280)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生潘琪,通讯作者为宋延林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为苏萌助理研究员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907280

 

来源:高分子科学

课题组组长致辞--致梦想者 课题组组长致辞--致梦想者

最小化 最大化

From "Impossible" to "I'm possible"

      从事科学研究是幸运的。走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这是探索者快乐的源泉,因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从事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谁谓荼苦,其甘如饴",因为有梦想。

      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创新,将个人梦想汇入人类进步的梦想之中,不断发现新现象,认识新规律,创造新应用。

将"Impossible" 变成"I'm possible",需要的是一点创造,一点努力,一点坚持,更要有一点理想主义精神,一种"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与自信。

      以切.格瓦拉的诗与所有胸怀梦想者共勉:

      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

      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

      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地回答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

风采 风采

最小化 最大化

课题组动态 课题组动态

最小化 最大化
显示 42 条结果中的 1 - 25。
每页条目数 25
的 2
名称 日期
化学所赵进才院士、宋延林研究员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3-05-29
宋延林:科学家和企业家手拉手才能真正做好科技成果转化 2023-05-16
绿色印刷实验室《光晶异彩》作品受邀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万物生息”展 2021-09-30
北京印刷学院罗学科校长一行访问化学所 2021-02-26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发布化学所宋延林研究员主持起草的印刷图案边缘波浪线测量国际标准 2020-11-03
颠覆传统的纳米印刷技术 2017-07-19
祝贺2017年博士硕士毕业生顺利毕业 2017-06-20
科研成果荣获2016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7-04-27
清华大学材料系刘锴老师来组 2016-12-21
高萌同学荣获第七届国际柔性印刷电子会议——Student Poster Award 2016-09-18
祝贺2016年博士硕士毕业生顺利毕业 2016-07-02
人民日报:做研究一定不能急(记者手记) 2016-04-29
人民日报报道:把“不可能”变为“我能够”——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团队研发的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在世界印刷领域全面领先 2016-04-29
宋延林研究员获2015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ACS)奖 2016-04-02
印刷周企业人物┃宋延林,改变未来的纳米印刷技术 2016-03-15
宋延林研究员荣获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 2016-01-19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秀杰研究员到课题组进行学术交流 2015-10-10
剑桥大学赵其斌博士到课题组做学术交流 2015-09-07